如果孩子遇事愛退縮…

本文Tag標簽:退縮/家教??

  有少數孩子,和父母親人單獨在一起時能有說有笑、情緒自然,沒有異樣的表現。但如果家里來了外人,就像換了個人似的,非要家人抱著、給對方留下一個后背,或干脆躲到沒有生人的房間里不可;如果讓他跟著爸爸媽媽到親戚朋友家作客,是想也不要想的,即便去了也絕不進門;他們平時拒絕到任何陌生的地方去、不愿意結交小朋友,而喜歡獨自在家里與玩具為伍;對上幼兒園和上小學表現出抵觸情緒。遇到這種情況,爸爸媽媽最好帶孩子到大醫(yī)院的心理科查一查,因為這種性格和行為上的失常,在精神醫(yī)學上被稱兒童退縮行為。


  孩子的退縮表現是兒童期較常見的心理障礙,是兒童嚴重的行為問題之一,它導致孩子在自身的社會化方面采取消極的態(tài)度,在社會交往場合因感到陌生、害怕而極力回避。通常,這類孩子多數在三四歲還有明顯認生、膽小的跡象,這其實是退縮行為的“前兆”,但有些父母以為自己的寶貝老實、聽話;也有的覺得這種狀況等孩子大一點自然會好的。由于缺乏有效地引導,其中一些孩子在5-7歲階段,退縮行為會逐漸加重,到上學以后,問題就明顯地暴露出來,如果不及時糾正,它將會持久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、自我定位以及性格的健康發(fā)展。那么,父母該怎樣區(qū)分孩子是單純的乖乖,還是有退縮的傾向呢?

  哪些行為與“退縮”有關

  5歲的亮亮白白凈凈、眉清目秀的,誰見了都說像個女孩;而他的性格也出奇的安靜,平時喜歡一個人看卡通書、看動畫片、玩玩具或聽奶奶講故事,很少出門和小朋友玩,也不邀請小朋友到家里來。亮亮很乖,哪些事情不能做,對他說一遍準能記住,所以家里的人從不擔心他會有什么冒險的舉動。但和同齡的孩子比,溫順的亮亮孤僻、膽小、怕狗、怕貓、連小白兔也不敢摸一下;最讓父母頭疼的是不愿意上幼兒園,老師說他很少說話,和小朋友玩或被老師點名在大家面前說話顯得很不自在,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。奶奶心疼孫子,怕小朋友欺負他,索性隔三岔五把他留在家里。

  中國心理衛(wèi)生協(xié)會理事甄中科認為,亮亮的表現不能簡單地歸結為“老實”、“聽話”,因為老實、聽話的孩子很多,但他們不排斥小朋友、不拒絕嘗試新的活動、也不回避到陌生的環(huán)境中去。而亮亮的孤僻、沉默、膽怯、交往焦慮,則顯示出其行為中明顯的退縮傾向。

  他介紹,兒童的退縮行為表現為人際交往的退縮、對新鮮事物的退縮和日常生活活動的退縮。這三種表現在某些孩子身上會同時存在,也有的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表現得最為突出。這些行為具體體現在:在家里比較安靜,說話不多,但與家人交流還算自然,對客人則表現出懼怕或回避的態(tài)度;在幼兒園喜歡獨處,或者怯怯地、很不情愿地跟在小朋友的后面參加集體游戲、從不主動回答問題;在極少的戶外活動中,很難主動參與其他小朋友的游戲中,面對陌生人打招呼,顯得害羞、不知所措。這些孩子大多缺乏自信,他們雖然獨處時感覺比較自在,但心中又常常感到壓抑、孤獨和焦慮。甄大夫說,兒童突然進入一個陌生的新環(huán)境,或遇到意想不到的驚嚇而顯出害怕、退縮的樣子是正常的,但隨著他對新環(huán)境的逐漸適應,狀況會有很大的改觀。有退縮行為的兒童卻總是與新環(huán)境格格不入、難以適應新生活;缺乏創(chuàng)造性。所以,應對他們及早干預,否則任其發(fā)展,有可能延續(xù)到成年,對其性格的形成、自身發(fā)展和生活都帶來不利的影響;嚴重的還會導致自閉傾向。

  孩子退縮原因何在

  有的孩子天生對新環(huán)境適應能力差,遇到陌生的人或陌生的場景、環(huán)境,內心不由自主地感到拘謹、不知所措,缺乏迅速調整自己心態(tài)的能力,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進入狀態(tài),表現出退縮。這些孩子在氣質上大多屬于黏液質和抑郁質,平時反應緩慢、少言寡語、怯懦孤僻、性格內向呆板,對新鮮事物缺乏好奇心。

  家人的過度保護,是培養(yǎng)孩子勇敢精神的大敵。有的父母、特別是爺爺奶奶害怕孩子被小朋友欺負,整天把孩子圈在家里,剝奪了他和小伙伴游戲和交往的機會,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了獨處,對群體生活很不適應。而成人的過分溺愛和遷就,事事包辦代替,也使孩子失去了嘗試和鍛煉的機會,等到需要他獨立做一件事時,其結果百分百地注定要失敗。這會導致孩子的自卑,自然也就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處了。

 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超出了其本身的能力,使孩子可望而不可即;可家長的心就是這么“高”,對孩子時時指責、批評、懲罰,或用孩子害怕的語言嚇唬他,使孩子失去安全感;也有的父母對孩子限制過多,這個不能動、那個不能做,客觀上為孩子創(chuàng)造了退縮的環(huán)境。

  孩子退縮父母該做些什么

  ◎舉辦家庭演出

  表演式游戲,是改善孩子退縮行為的好幫手。最初做這項游戲單純由家庭成員參與,每個人扮演一個角色。內容可以是講一段故事、唱一首歌或演一段木偶戲。當然,把說話最多的角色和機會給孩子。因為是和朝夕相處的親人在一起,孩子沒有精神上的顧慮,表演起來會比較放松。這時,全家人應以掌聲鼓勵孩子,給他自信。當孩子愛上了這種游戲方式之后,征得孩子的同意,請一兩位他熟識的叔叔阿姨或小朋友來當觀眾,爸爸媽媽事先要和他們說好:“一定要夸獎孩子”。有了這個成功的經歷,爸爸媽媽再創(chuàng)造機會、鼓勵孩子在更多的外人面前“演出”。

  ◎離別也是愛

  有退縮行為的孩子缺乏交友的主動性。這就特別需要父母伸出援助之手。比如約一兩個鄰居家的孩子或幼兒園班上的小朋友到家里來,或一起在戶外玩,前提是他們最好能天天見面。開始時可能需要爸爸媽媽偶爾參與其中,指導自己的孩子如何與小朋友游戲、應該遵守什么樣的規(guī)則、提一些好的建議;但多數時候,父母做一個旁觀者。堅持一段時間,等孩子對與同齡人交往有了一定的興趣,他交友的圈子會逐漸擴大。這時父母不妨提示孩子請小朋友單獨在自己家里住幾天,再鼓勵自己的孩子單獨到小朋友家住一兩天。別小看這么短的時間,一兩天不見,你或許會發(fā)現孩子身上有許多新的變化,退縮行為也會有所減退。

  ◎寶貝也參與社交

  對有退縮行為的孩子,父母可有意為寶貝安排一些“社交”活動,盡量不強化他的膽小怯懦,而是鼓勵他參與其中。比如約上幾個有差不多大孩子的朋友、同事或鄰居一起到郊外玩上一天,大人和孩子共同爬山、游戲或在草地上追逐;也可以一起約著到游樂場玩。受到周圍環(huán)境的感染,退縮的孩子漸漸也能融入其中。當然,最初爸爸媽媽要花點心思,甚至要一點一點地教孩子如何進入小朋友的游戲中,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別忘了夸他。如果小伙伴中有比退縮寶寶年齡大一些的就更好了,這時爸爸媽媽托付小哥哥小姐姐領著弟弟妹妹玩。

  有些父母的應酬比較多,帶上孩子一起去是讓他“見世面”的好機會。也許前幾次孩子會很不情愿參與,甚至會哭鬧,弄得父母不得不中途退場。這時爸爸媽媽首先考慮的可不應該是自己“很沒面子”,而應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考慮,鍥而不舍地想辦法讓孩子喜歡“湊熱鬧”。有了你的堅持,孩子會慢慢習慣在不同的場合接觸不同的人,退縮行為有可能最終消失。父母千萬不要忽視一點:一旦孩子有了合群現象或表現出交往的主動性,及時的夸獎和小獎勵是絕不能吝嗇的。

  ◎失敗也是財富

  對孩子來說,體驗失敗也是一筆財富。所以,在孩子對外界新鮮事物有嘗試和探索欲望的時候,父母該做的是助他一臂之力,拉后腿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。當他遭受挫折和失敗時,爸爸媽媽主動地幫他分析原因,共同找到比較好的解決途徑。如果粗暴地訓斥、指責,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,以致從此對沒有做過的事情或曾經做不好的事情采取逃避的態(tài)度。

  還有一點,就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,給他一定的自主權和機會,學會自己管理自己。

  遠離退縮的遭遇

  ◎和動物交朋友

  從寶貝一二歲起,最好經常帶他去動物園,親近小動物,喂小羊、鴿子或長頸鹿,和動物照張相。在家里,父母也和寶貝共同養(yǎng)些安全、可愛的小寵物,比如鸚鵡、烏龜、觀賞魚、小雞、小兔子,每天觀察它們、和它們玩,有助于孩子鍛煉膽量。

  ◎走出家門

  在孩子二三歲時,家人應多帶他到安全的游藝場所去,借助個體和群體的游戲,拓展孩子的認知能力。孩子最好多動手、多參加戶外活動,接觸大自然,見多識廣,自信心會有所提升,遇事遇人也就不往后躲了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回答您!